“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名言,揭示了教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意义。诚然,任何一所知名大学的崛起,都离不开这些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们。正是他们,用自己广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行,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为祖国与社会贡献着特有的力量。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在近1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批批优秀的学者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本系列故事中所描述的“十八罗汉”,便是这个人物群体的缩影。
从1962年到1966年,天津大学在全校教师中遴选出80人作为培养对象,负责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其中,骨干教师有18名,青年教师有62名。这18名骨干教师,后来被喻为天津大学的“十八罗汉”。在学识上,他们国内求学,海外深造,成为国内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科研上,他们治学严谨,攻坚克难,带领团队攀登了一座座科研高峰;在教学上,他们诲人不倦,桃李满园,培育了一大批教育科学事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为人、为学、为师,都体现出一代学者的风范,在天津大学的发展史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天津大学老一辈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我们将陆续推出“十八罗汉”系列故事,再现这些学者在为人、为学、为师等方面的动人事迹和高尚品格。青年师生当以他们为榜样,为天津大学新时期的发展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