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 2015年7月11日 第17版1934年12月3日,一则刊登在北洋大学校刊《北洋周刊》上的“征集校歌启事”引起师生热议:“本院……近拟编纂院史,并拟征集校歌。尚望全国北洋先后毕业各同学,本其发扬母校精神之热忱,各抒伟见,激励后生。并附录校歌未定稿于后……”后附校歌未定稿:“武库宏开,葱茏佳气绕楼台。是我最悠久中华学府,文化胚胎。北运河流兹润泽,西沽桃李遍培栽。炼欧美,铸通材。综土木机电冶金采矿,育成建设...
韩吉辰 1959年秋,周恩来总理视察唐山水泥厂时,向有关人员询问:“知道‘洋灰陈’的情况吗?”当他听说“洋灰陈”已于1952年去世时,连连叹息:“可惜!可惜!”“洋灰陈”是谁?能引起总理如此惋惜?“洋灰陈”即北洋学子陈范有,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水泥专家。他1898年生于天津,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为该校第七届学生,比周恩来高一个年级, 陈范有以品学兼优闻名全校。周恩来也与之相识相交。1917年,他考入北洋大...
《今晚报》 2015年6月26日 第17版想要步入北洋校园,通过招生考试是必由之路。所以,此等考试必使莘莘学子记忆犹新。1934年8月1日,天津《益世报》就刊登了国立北洋工学院的招考信息:“本年招考新生,仍按往例,分平、津、沪三处,同时举行。八月一日、二日报名,四日、五日、六日、七日考试。北平在东皇城根中法大学,天津在西沽本院,上海在南站大同大学。”随后,紧张忙碌的考试如期而至。此后不久,北平考生李野渡于8月13...
《今晚报》 2015年6月19 日 第17版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坝负巴山滨汉水,是群山环抱、风物宜人的世外桃源。1938年,北洋工学院师生到此地参与合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后,在古路坝度过七年多时光。工学院师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苦中作乐、学习进取,令人赞叹!据时人记载:“这里无油头粉面、西装革履之浊世公子,亦无高跟烫发、抹脂涂膏之阔家小姐。有的是衣衫褴褛、补丁重重、赤足草履、身体强壮之青年。”多数学生来...
《今晚报》 2015年6月14 日 第17版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洋工学院师生西迁入陕,先后与其他院校合组为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在风景秀丽的城固县古路坝,西北工学院汇聚了北洋工学院等四校师生,承载了一段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史上的佳话。古路坝位于陕西汉中,小山起伏,农田星散。在荒凉偏僻的群山中,一座天主教堂成为工学院的教室。战区的漫天烽火与此地的静谧清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没有外界的诱惑...
今晚报 2015年6月5日 第17版左 森 1933年初,春寒料峭,烽火硝烟弥漫于中华大地。在北洋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一位教师对学生慷慨激昂地讲:“当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大学之责任愈大,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罔不依大学师生之如何振奋而定其运命。”这便是时任校长李书田。李书田,河北昌黎人,北洋大学土木系毕业生,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在北洋大学执教,并担任校长(院长)达十一年之久。...
《今晚报》 5月29日21版钱塘江大桥的北洋元素酒中天 在钱塘江上建桥,曾是钱塘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但是,钱塘江蔚为壮观的海潮和江底汹涌的流沙,一度使这梦想搁置许久。最后,钱塘江大桥终于横空出世并屹立至今,北洋大学的师生功不可没。首先是曾养甫,他决心为钱塘人实现这个梦想。曾养甫(1898-1969),1923年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1931年担任浙江建设厅厅长。当时建桥经费要五百万银元——这对于财政窘迫的南京政府来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