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北洋园校区1895大楼前,踞坐着一对威武的石狮,与“实事求是”校训石正对相望。无独有偶,在老校区北图书馆前,也有一对石狮。这两对石狮有着怎样的渊源?新石狮有着怎样的内涵?又凝结着天大校友怎样的母校情结?今天,请随我们继续聆听新校区文化景观的故事。闽南石狮 威仪北洋老校区北图书馆门前,踞坐着一对仪态憨睿、神威内含的石狮,二十年多年来历经沧桑,始终守卫着知识与理想。120年校庆前夕,北洋园新校区...
▎编者按他是科学家,他也是教育家。他是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奠基人,他也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但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天津大学校长。他就是高擎“科教兴国”旗帜的先行者史绍熙,一个集学术才华与教育思想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秉承“双严”治校方针,形成“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思想。提综合性方向,走国际化道路。而在史绍熙之后接任天津大学校长的吴詠诗,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
编者按:58年前的今天,天津大学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引来万名师生的关注与欢呼,这位来客就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视察天津大学,并发表了对教育界有深远影响的“三点指示”。在视察过程中,有一位“亲历者”参与了接待工作,对视察过程的事情留下了深刻记忆,以至于多年之后,仍然对毛主席的领袖气质和亲民形象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亲历者讲述他接待毛主席的那些事。1958年8月13日,毛...
今天,是北洋大学知名教授冯熙敏诞辰130周年的日子。冯熙敏是谁?或许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曾听过他的名字。但在大师们的眼中,他是“一代宗师,后辈楷模”,中科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说他“早年昆仲凌云榜,雏凤声清踵世科”,中科院院士周志宏说他“足为我辈北洋同学学习的楷模”。我们都知道,翰林,是科举时代最清贵的学位。冯老“洋翰林”的称呼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同詹天佑,严复一样的身份,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
前几天,暴雨袭城,水漫“津”山,北洋园校区因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未形成积水而在网络走红。同时,卫津路校区也因为精心设计和前辈们“空间再紧,不得填湖”的决定而未形成太多积水。那么,你可知道,卫津路校区为何会有如此众多湖泊吗?建校时,这些湖泊是个什么样子呢?爱晚湖里的荷花和校园里的海棠又是从何而来呢?传说中的师生过年分鱼的场景是真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亲历者讲述卫津路校区建校时的那些事。前 言1951年...
编者按:牛顿苹果树,因激发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思考而闻名于世,更被视为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在来到中国之前,牛顿苹果树曾被移植到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校。十多年前,天津大学曾为牛顿苹果树“扎根”中国做出了一番艰苦的努力。为什么移植牛顿苹果树?移植过程中有哪些故事?怎样从英国远隔万里移植过来?今天,我们听听一位亲历者讲述的关于牛顿苹果树“扎根”中国的往事。 牛顿苹果树“扎根”中国记2005年夏初,我刚到国际...
编者按:7月1日,我党将迎来建党九十五周年。天津大学是最早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等院校,在高校的党建历程中向来走在先锋位置。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地下党就已经进入了北洋大学,并组织进步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今天,就让我们听一位老党员讲述解放战争后期进步社团和共产党员的故事。 印邦炎:永不褪色的记忆1946年,我在南京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我就读于同济大学,因为参加爱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