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头版:天津大学团组织: 凝聚挺膺担当的青年力量
发布时间:2024-01-30    

《中国青年报》2024年1月30日 01版

在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来一场“沉浸式”研学、与团员小伙伴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天津大学,团支部已成为撬动“大思政”的支点,“团支部+”正引导青年学子在强国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

“三讲三走进”以讲促学强实效

这个学期,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高羚多次来到本科生团支部开展“以志愿服务精神铺就强国复兴之路”主题宣讲,鼓励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吕程程面向博士生团支部开展团十九大精神宣讲,“引导高年级团员青年格外重要,要让他们成为讲政治、懂理论、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院两级“强国有我”青马宣讲团组建起来后,依托校内外“青马实践教育基地”,每个宣讲团开展了不少于10次理论宣讲,打造沉浸式思政课。

领航班学员赴南开区嘉陵道街等街道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通过日常生活的“小切口”讲述党的政策理论。药学院依托沈家祥院士事迹展建设青马基地,让广大青年向先辈致敬。

该校团委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道对接资源,选拔了13名优秀青年师生走进社区团支部担任兼职副书记。团和平区委书记于迎说,优质的高校资源与社区对接,充实了基层团组织,也将青年学生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学生历练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双向奔赴”。

天津大学经管学部团委书记宗超表示,合作开展以来,青年团员以学促干,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应用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在民生服务、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了青年力量。团干部走进支部讲、青马班走进基地讲、团员走进社区讲的“三进三讲”,让天津大学的每一个团支部都逐渐成长为提升理论水平、增强教育实效的有力阵地。

用好名师金课和科研团队

在天津大学,团支部可以联动思政金课、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全球顶尖科研团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学生课堂相结合、与大平台大团队的科研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思政课后小组讨论制是该校团员青年的特色“新思想研学体系”。天津大学团委以团支部为单位,培育了400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后研学小组”,覆盖全校本硕博学生1万余人。

每节课后,小组成员都要组织“小复习、大讨论”,由各班团支书作为“领学小讲师”,结合时事热点复习、讨论老师课上讲授的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特质和实践逻辑,通过“班团结合”“朋辈交流”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政引领。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以学促干,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种下“科研报国”的种子?在天津大学医学院充满科幻元素的展台上,“神工·全球首款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格外醒目,在这台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典型案例”的尖端设备旁,几名青年科学家正在给青年团员们讲述团队的研发故事。学院依托团队建立“神经工程纵向团支部”,鼓励青年团员走进尖端实验室与青年科学家结对子、交朋友,以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引领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以重大平台的发展机遇孕育青年学子成大才担大任。

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生动实践

如今在天津大学,青年学子正在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投身思政引领、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生动实践。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生馨蕾到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深入田间调研乡村发展情况,把调研成果融入精品党课,通过网络平台向数十万观众讲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的故事。

“到新时代新天地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在校团委组织的红色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创客李垚臻分享了4年来他和团队创新创业的经历,他们获得了近10项自主知识产权,拿到了校友基金投资,并在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金奖。

在甘肃宕昌,作为支教团一员,海洋学院2023级研究生孟悰延充分发挥团支部阵地作用,带领小伙伴们建起求实团校、红领巾广播站,打造覆盖当地3000名青少年学生的《习爷爷的青年寄语》主题团课。

自动化学院硕士生王浩天成立了“潮音青年”工作室,依托校团委提供的研学平台,组织中外学生一同参观“学习强国”津青驿站,切身体会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在他组织“北洋同心圆”青年沙龙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子济济一堂,交流互动,王浩天说:“我们希望携手世界青年,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智慧的践行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焦德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https://s.cyol.com

(编辑 赵晖 田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