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实验室】用纳米科技筑复合人生—记天津大学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
发布时间:2019-04-15    

一个家庭,一面旗帜,一句训言,一种文化。

在天津大学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的活动室墙上,“Small Is Big”(细节决定成败)的组训标语彰显了他们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组风;Small Is Big,用词简单,却饱含深刻的哲理,因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微观结构”都决定着“宏观性能”!他们见微知著,做好每一个细节,严谨治学;他们聚沙成塔,懂得积累的真谛,追求卓越。

天津大学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目前由3名教授、1名特聘研究员、3位副教授、1位工程师和13名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组成。近五年承担了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优秀人才和特殊支持项目、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等;发表SCI论文近2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市优秀硕士论文;培养了国家优青、天津市青千、天津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等,多名研究生荣获“挑战杯”科技奖、国家奖学金、师昌绪奖学金等各类奖项。


(2016年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合影)

有规矩又有温度的家

“材博意阔,料事笃行”,短短八个字,深刻阐释了天大材料人执着的信念;“用纳米科技,筑复合人生”,短短十个字,讲述着天津大学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不变的追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制度是一个好的团队发挥力量的根本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设备使用预约登记制度、药品购买登记制度,这些制度看似普通,却是在有效地保障着同学们的人身安全、设备的有序运行和实验的稳步开展。课题组不仅有好的制度,还有充满人情味的“传帮带”体系。科研成果在传承中得到不断的创新,这其中少不了研究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和相互指引,也少不了老师们在研究方向上的指点迷津、在学术态度上的言传身教和在生活关怀上的无微不至。犹记2014年的寒假,全国普降大雪,多条交通线路被迫停运,许多外地的同学不得不来回改签车票,再加之新校区距离各大交通枢纽路程较远、班车资源紧张,同学们返程费时费力,老师们在了解情况后,为他们的交通出行提供了帮助,使远离家乡的“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科研是一场攀登

“科研是一场攀登,痛并快乐着”,国家“优青”何春年老师经常这样勉励课题组的研究生们。材料研究的过程是“道阻且长”的,从文献调研到方案制定,从实验制备到严谨表征,需要不断地“越过山丘”,进而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深入。科学研究不能够“闭门造车”,课题组经常开展对外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莱斯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伊利诺理工学院、德国萨尔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法国科学院、丹麦技术大学……纳米复合人的科研求索足迹遍布海外。目前,课题组有3位博士生在国外进行联合培养和博士后研究工作,何春年老师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进行高级访学。当然,在每年的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的舞台上也都少不了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的身影,老师同学们既虚心受教,同时也乐于分享。

文化凝聚人心

纳米复合人从不拘泥于眼前的天地,他们也愿意和 “家人们”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一年之计在于春,课题组春游是打开同学们一年好心情的金钥匙。而今年的“杨柳青之行”,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的同学们更品尝到了课题组师春生老师和李群英老师亲自烧烤的肉串。春游可以让老师和同学间毫无顾忌地玩耍与交流,也让“孩子们”收获在实验室无法感受到的温暖。促进文化建设,加强活力互动。迎着“自媒体”时代的浪潮,课题组打造了“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微信公众平台,展示组内成果,交流会议报告,分享游学经历,迸发青春活力,每一个板块都用心雕琢,每一期推送都字斟句酌。对于毕业生来说,无论他是否身在课题组,通过每一期的推送都能了解到课题组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似乎在课题组生活学习的日子并未走远,似乎很多美好的回忆一直萦绕心间。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 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的家人这样深情地告白。正如《相亲相爱一家人》里唱的,他们的心将继续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这就是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的故事,这里不只有眼前的药品和设备,还有诗和远方。

【纳米级符合材料研究组以最诚挚的微笑,最饱满的热情,邀请各位优秀的同学和老师来课题组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切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体会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组这个大家庭的精彩和温暖,相信,在下一次的课题组全家福中,一定会镌刻着你灿烂的笑容,因为,在这里,你有了另一个爱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