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湖|我的青春记忆
发布时间:2019-04-09    

青年,象征着朝气蓬勃,意味着青春未来。在天津大学,有一个以“青年”来命名的湖泊,这是校内最大的湖泊,也是曾经唯一有名字的湖泊。在这片水域,无论是昔日的课余生活,还是今朝的花前月下,都蕴含着一代代天大人数不尽的青春记忆,实在是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听她讲述在青年湖游泳、滑冰、捕鱼的美好故事

1964年我入学时,天津大学校园内水面很大、很多,青年湖是最大的湖泊,也是唯一有名字的湖泊。青年湖西面还有很大的水域,中间有一座小红桥。化工系女生住青年湖畔的35楼,男生住36、37楼。冬天同学们晚自习后回宿舍要路过小红桥,我们经常感慨:这里是天津大学最冷的地方,也是风景最美丽的地方。我在35-322室住了6年,从窗户向外望去,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每当男同学来到我们宿舍,都会羡慕地说:住在这里可以增寿10年,可见环境之美好。更方便的是在宿舍里可以换好衣服下青年湖游泳,周末带着板凳下楼就到小广场看电影。

关于青年湖,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的故事。

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消息传来,我们化工系燃料化学专业64级全体同学群情激昂,决定全班集体畅游青年湖。当时女同学一律蓝色游泳衣,红色游泳帽,英雌飒爽,煞是好看,引来岸边不少师生驻足观看。为什么所有同学都会游泳,而且都是标准的蛙泳?为什么都有统一的游泳衣帽?说到这里,我认为首先要感谢当时天津大学提倡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要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例如实行开卷考试等;还要感谢体育老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既要符合学校各方面的要求和条件,又不给学生增加经济负担。

1964年我们进入天津大学以后,夏天的体育课主要是学习游泳。现在的游泳馆就是在原来游泳池的旧址上建设起来的。上大学之前会游泳的同学不多,就是会游泳的同学,动作也很不规范。我们在课上主要学的是蛙泳,同学们学得很快,几次课下来就能在游泳池里游上几个来回(一个来回100米)。同时我们在课外活动时间就一起到青年湖进行练习。当时第六节课后是课外活动时间,必须保证全体学生参加户外活动。青年湖很深,开始只能在湖边上练习,后来在水性好同学的保护下大家都逐渐能到达青年湖中间区域活动,这样青年湖就成了同学们的天然游泳池。

那么,为什么会有统一的游泳衣帽呢?当时同学们家庭生活都比较困难,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没有游泳衣帽。但学校规定上游泳课必须穿双裆游泳衣,带游泳帽。还是体育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主意,男生好办,让女生每人买一个大号的男背心(纯棉加厚),将下摆两边各剪下一角,把中间缝好。剪下来的布料做成双档里层,腰间缝上松紧带,一个漂亮的游泳衣就自己做好了。游泳帽怎么办呢?到天大百货店买一大块塑料布,分成几小块,每小块裁成一个长条、两个半圆缝到一起,沿底边加上松紧带,几个漂亮的游泳帽就做好了。又节约,又好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青年湖夏天是我们的天然游泳池,冬天则成为我们的天然滑冰场。上大学前我们班基本没人会滑冰,上大学第一年冬天我们就有了滑冰课,同学们都喜欢这项运动。滑冰课的课堂就是青年湖。滑冰的装备都是学校提供,每次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提前用学生证在六里台31楼靠青年湖一侧的窗口借一双冰鞋,结束后将冰鞋还回。冬天,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大家都在青年湖上滑冰,一个冬天下来,就都可以在湖面上自由滑了。至今记得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知摔了多少次跤,虽然穿着棉裤,但身上还是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青年湖教会了我们懂得什么是坚韧、顽强,什么是吃苦耐劳。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在我对青年湖的记忆中,没有比捕鱼更壮观、更有趣的事情了。1970年我毕业留校后,享受的最大福利是每人每年可以分到学校自产的4斤鱼和5斤稻米。每到青年湖捕鱼的时候,一大网活蹦乱跳的鱼一上岸,围观的人欢呼雀跃,分到鱼的人和等待分鱼的人都是满面笑容的打着招呼,一派节日气氛。青年湖的鱼主要是胖头鱼,也有一些其他鱼类。第一次分到鱼时我还是单身一人,也不会做,记得和我的同学谭俊茹两人把鱼提到马福善老师家,请他和他的夫人张老师帮我们做好,一大盆红烧鱼我们足足吃上好几天。第二次分鱼时,我和谭俊茹一起分了一条大鱼,有10多斤重。王玉莲老师是塘沽人,会吃鱼,更会做鱼,她主动提出帮助我们做鱼。鱼做好后,真把我们惊呆了:鱼头熬成了像牛奶一样的鲜美的鱼汤;中段做成了熏鱼,她说熏鱼能多放几天;其他做成红烧鱼。这样的美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有一次青年湖翻坑,有很多鱼伸手就可以抓到。我的学生也抓了几条拿到我家里,我按照王老师的做法也给他们做了几样,虽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我知道他们主要是客气,因为我的手艺确实还差得很远。

50年过去了,每当走到青年湖畔,青春的岁月总会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青年湖留住了我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