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华社:2023年京津冀合成生物学与种质创新前沿研讨会在天津举办

发布日期:2023-05-15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5月14日电 14日,2023年京津冀合成生物学与种质创新前沿研讨会在天津市武清区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陈雪梅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围绕合成生物学与种质创新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瓶颈,以“专家讲,企业说,投资看,圆桌论,伦理谈”的方式,研讨合成生物学种质未来发展,探讨种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方向。

1B1BD

本次研讨会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研究院和天津大学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联合承办,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等协助,目标是打造政产学研投各界交流平台。

会议参加单位超过30家,参会人员超过200人,是一个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也是我国合成生物学种质创新领域研讨会中高规格、高水平、高参与度的年度盛会。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地设计与改造,形成生物技术颠覆式创新,有望为破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领域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源头。建设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方向,构建种质创新研发共享平台,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加快实现种质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共有主旨报告和邀请报告21个,主题涉及合成生物学与种质创新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瓶颈。同时,研讨会还安排了两场圆桌会议,深入讨论合成生物学种质产业及投资和生物安全伦理在合成生物学种质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和当前的不足。

27A47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天津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高校之一。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整合了5.5条合成型人工酵母染色体,并创制了超过26万种人工染色体重排的酵母种质资源库,实现了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高产菌株的构建。天津大学2006年开始合成生物学研究,在2007年组织中国首次“合成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和“合成生物学的Teach the teachers国际研讨会”;2012年,开设《基因组设计与合成》课程,2014年,设立合成生物学硕士、博士点,2017年,开始“合成生物学”本科招生,2022年,合成生物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7年,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团队建立了酵母基因组混菌标签缺陷定位及双标靶向精准修复方法,成功化学合成出五号和十号两条酵母长染色体,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8年获批教育部“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2019年共同发起并组建合成生物学研究设施国际联盟、2021年达成的《生物安全科学家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已被国际科学院组织正式核可,并被世卫组织列为《负责任地使用生命科学的全球指导框架》的高级别原则。目前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领域相关科研团队150余人,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特聘教授等一批高端人才,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着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合成生物学团队成员潜心科研,教书育人,研究生规模达到2000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合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发展培养了大量储备人才,积蓄了合成生物学与种质创制未来的力量。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武清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会议的举办地点,近年来武清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桥头堡”“主力军”作用,抢抓战略发展机遇期,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要求,武清区提出以京津产业新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及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建设为重点的“3+1+1”工作思路,其中京津产业新城将按照“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思路,坚持智能科技和生物制造“双高引领”,聚力实施中央创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工程,全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

新华社:https://h.xinhuaxmt.com

(编辑 焦德芳 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