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主题教育】天津大学党委中心组主题教育发言汇编(专题三)

发布日期:2023-06-23

党办校办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在报告的最后一章节,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青年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关心关爱和殷切期望。

一、科学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功能属性上看,三者是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从作用关系上看,三者是互为支撑、耦合联动、一体衔接的发展共同体;从战略逻辑上看,三者是国家顶层设计中缺一不可的三驾马车。发展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中管高校,天大要带头努力形成“三位一体”改革经验和有效模式,更好地以高质量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高素质人才增创发展优势,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贡献。

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视,每年五四前后,无论有多忙,总是把时间留给青年,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加油鼓劲。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学校调研考察,与同学们座谈交流。他说,天津大学是著名的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为教学科研、培养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同学们能够在天津大学上学,是一种荣幸,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能够在这里上学,最后成长成才,是你们抓住了机遇,机遇也选择了你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大学办学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天大青年的鼓励和希望。作为天大教育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和骄傲,更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助力学子成长成才为一生的光荣使命。

三、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高校办公室新担当新作为 。办公室是联系与协调学校各项工作的中枢纽带,也是学校对外联系的窗口,全体党员始终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青年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融入办公室的工作实践,服务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例如,在青年工作方面,办公室不仅全力支持和保障学校各项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高度重视办公室内部学生助理培养,通过组织开展两办小课堂、老师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等多种模式,让办公室成为管理育人的生动课堂。未来,办公室全体党员要进一步担当作为,为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学在前列、当好表率、作出示范。

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青年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把握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功夫、见实效。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保证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理论武装,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打造“大宣传”课堂,将理论学习与宣传阐释相结合,设立“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专项”,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深化全党主题教育作贡献;用好“先进”课堂,大力宣传已故材料学院王东坡教授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向王东坡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全校师生以王东坡同志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做出天大贡献;持续深入推进“三全五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打造“大先生”育人队伍。

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中把握人才工作创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关系进行深入阐释与剖析,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要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要以系统观念推动人才工作模式变革,树立大人才观,促进产教研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一体推进,以更好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四个面向”,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我们要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布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和重点创新团队,持续深化有组织的科研,持续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宣传部将及时跟进报道好成果、好经验、好团队、好做法,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天大的教师着眼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在解决国家需求、人民健康需要和关键领域“卡脖扼喉”的核心技术难题中成长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纪检监察巡视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阐明了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和深远性影响。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高校要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意义。世界现代化发展证明,教育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发展和腾飞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世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新定位,要矢志不移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坚定自主创新信心,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高校要充分发挥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三者的逻辑关系,必须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聚焦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点,认识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中,教育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都依赖于教育的支撑,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要立足于高等教育的职责使命探索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新体系,加快育人用人模式创新改革,在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学工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2023年5月,学工部理论中心组围绕专题三开展学习研讨交流,与会同志以“聚焦科教兴国使命 践行高校时代担当”为主题,紧密结合认识思想、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研讨。

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专门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章节进行阐述和系统部署,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深远战略部署。

中心组成员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深入研讨认为,一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以立德为本,夯实育人根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感悟思想伟力和真理力量。加强精神传承,要围绕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大局,持续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党和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引导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通过开展天津大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引导学生聚焦学术理想,勇担支撑服务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历史使命,着力推进精准思政;聚焦学术活动,着力推进创新氛围营造;聚焦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深入实施学生党员“旗帜工程”,推动学生党建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以思政育人,铸就新人之魂。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工作,牢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学生工作队伍,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理想信念融入担当时代使命的实践之中。

三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储备青年人才。科技是国之利器,进入新时代,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我们必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校,要聚焦“高精尖缺”,主动深化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优质用人单位合作,聚焦工程实施人才短板,深度挖掘优质就业增量,并重点推进学生的就业观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精准推荐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


离退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党委离退休工作处、老干部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开展专题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明确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中心组成员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根铸魂、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要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聚焦服务高水平自立自强,聚焦扩大高水平开放办学、聚焦营造高品味文化和构建高效能治理体系,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全面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推动育人模式改革,着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在涵养高尚师德、大力培养引进、有效激励保障上下功夫,全面强化教师队伍,着力营造成长成才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按照主题教育“及时跟进学”的要求,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学习内容刊发后,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录制了学习内容全文,在老党员之声发布供老同志们学习。当天下午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开展与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处主题教育集体联学暨离退休工作交流研讨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同志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院士前不久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清华力量”为题所作的专题研修报告,并结合自身感受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学习,中心组成员更加深刻理解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逻辑关系,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中心组成员一致表示,要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早日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必须整体谋划、一体推进、融合发展。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办学治校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造“三全育人”新模式,打造“五育并举”新格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社会担当、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高校要主动担当、敏锐行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有组织的科研建设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努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促进产生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同时,高校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实现科技创新、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三级跳”,真正把科技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高校通过积极搭建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开展中外合作的科研重大平台,支持人才在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让青年人才在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战略型科学家。此外,要持续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潜能都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活力动力。用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教育人才、感召人才、培育人才,引导人才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攀登科技高峰,切实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思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项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教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成果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学校主题教育整体安排,教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中心组联学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三的学习研讨。

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青年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等。通过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深刻领会了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做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新时代新阶段高等教育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肩负的新使命新任务有个更加深入的认识,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理解了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高校办学规律。

教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与医学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就专题三开展联学研讨活动。深入医学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医学教学平台、人体生命科学馆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平台),以及天津大学“兴医之路”主题教育馆。详细了解了临床医学和智能医学工程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设备、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中心(平台)运维管理机制以及医学人文建设等情况。教务处和医学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建设情况、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本科招生宣传、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专题三的学习与研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未来,教务处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格局,坚决贯彻主题教育的各项部署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研究生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并首次设立专章,做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且单独列章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筹推进,既兼顾了三者各自的重要作用,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要部署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天津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的新部署新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天津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培养卓越人才、建设一流队伍、强化科技创新做出了专门谋划,天津大学2023年工作要点也对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要持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推进本研贯通改革,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做好教学成果积累,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和学校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积极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研究生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使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推进工程硕博士专项试点改革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助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向纵深推进;优化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精准选拔优秀研究生;发挥评价牵引作用,优化研究生学位申请成果基本条件;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一步探索构建导辅协同机制;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建设,支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和师生校友终身学习;全面优化拔尖创新学科生态,聚力打造顶尖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劲支撑。


合作办公室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按照学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合作办公室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入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作用,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紧紧把握了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体现了教育强、科技强、人才强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深入研读、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合作办公室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认识到,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独特优势,努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服务支撑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天然使命与必要责任。要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推动工作。

一是高标准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科技园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作为目前唯一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在津高校,要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为契机,将天津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具有天大特色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由“智”变“金”。

二是高质量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要将异地研究院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作为牵引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的策源地。进一步加强异地研究院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异地研究院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与地方政府、行业头部企业、兄弟高校的合作力度,深化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以合作融合为引擎,共推高质量发展,谋求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高站位服务全面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结合“天大所能”与“地方所需”,凝聚合力积极打造优质资源集聚的“耦合场”,示范引领建设乡村振兴创新的“试验区”,主动融入国家“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将巩固拓展宕昌县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天大力量。


国际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国际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三专题联学。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具体包括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内容,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刻领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理解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高校办学规律,准确把握好学校学院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增强在服务国家战略、天津发展中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动落实的能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关系进行深入阐释与剖析,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这三者更好结合起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重大调整时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制约的短板,这是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创新拔尖人才,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特别是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国际合作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外事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教育对外开放的推动力,加大对外开放和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力度,着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办学新增长极,既要加强和一流高校的合作,还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重点,营造有利于国际学术合作的氛围,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与教育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努力提升学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和学术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


审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审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审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对《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全面领会和深刻把握其中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是作为身处教育领域的审计干部做任何工作的最根本遵循,不断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党中央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指导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和检查政策落实情况,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标尺。

锻炼品格强化忠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审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开展向王东坡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学习王东坡同志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和科技事业,他忠诚坚定、献身使命的爱国精神,立德树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造福人民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家的要求在王东坡同志身上都有了深刻体现,他是我们身边学习的榜样,看似平凡但又伟大。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发扬王东坡同志求真务实的奋斗者精神,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审计“三立”要求,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审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主题教育期间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强审”要求,通过优化功能设置、定时处理数据和整合数据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同时,不断增强大数据审计思维,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基建规划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5月15日,基建规划处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在新校区建设工程指挥部207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基建处处长刁可主持。

中心组成员在会前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一书,认真读原文、悟原理,打牢思想理论基础。该书由导言和九讲构成,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全书运用和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内容全面系统,形式新颖活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通过读原文、悟原理,让大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会上,刁可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篇章后,一起观看视频: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的辅导报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刁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的总结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的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领会到位、落实到位。

通过本次专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中心组每位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虽然我们不是教育工作的直接从事者,但是我们所建每一栋教学楼每一栋宿舍都与师生息息相关,学校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需要处内全体工作人员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添砖加瓦。


校友与基金事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5月9日,校友与基金事务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集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三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并进行讨论交流,会议在9楼404室召开,会议由校友与基金事务处潘峰主持。

中心组成员在辅导报告和自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潘峰同志以《坚持三位一体,助力学校发展》为题目,围绕实际工作展开论述,他指出,在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特点,更加深入的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谷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问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着眼数字时代人才需要,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潘晓睿指出,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的整体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各国发展实践特别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充分证明,现代化建设事业越是发展,对人才需求就越迫切;人才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发挥的作用越好,现代化事业发展就越迅速。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人才助力科技进步,同时科技和人才又反哺和重塑教育。在此过程中,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主体、科技是动力,三者目标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同向而行,不断循环积累并走向更高水平,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以系统性的理论学习指导实际工作,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贯通起来,凝心聚力做好校友工作,同时全力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有情怀、有文化、有温度”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校友文化建设,提升校友服务质量,持续打造校友工作品牌,凝聚全球广大校友的智慧力量,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地方,助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图书馆档案馆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图书馆档案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主题教育专题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进行集中学习研讨,中心组成员联系工作实际和学习收获,逐一发言交流了学习体会。

要深刻认识重大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是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全面深远的战略考量。两馆要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大战略意义,立足图书档案工作实际,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维,以高站位和大格局坚决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赋予图书档案人的使命和担当。

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两馆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两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员、人才和群众紧密组织团结凝聚发动起来,这是两馆党组织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不断创新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方法路径,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两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两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保障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馆治馆方向,聚焦聚力“三全五育”,发挥两馆育人特色和优势,用实际行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抓手加快推动两馆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资产公司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根据《天津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专项方案》安排,资产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专题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相关内容开展了集中学习及研讨。

中心组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入阐释和剖析,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三者更好结合起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教育、科技、人才只有相互通融、彼此成就,才能共同支撑起强国之基。为此,需要遵照协同推进要求,突破传统的线性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以企业、大学、院所为核心,政府、中介、金融等为辅助的持续紧密、多核网状的协同创新模式。深入推进校所企联盟、产业创新技术联盟、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构筑大纵深、立体式的“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共同体。天津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启了一场大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对更好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和策源功能,支撑引领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助力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资产公司也积极参与到天开园建设之中,发挥校企特色,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资产公司党委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履行使命担当,加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校办企业要加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校企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资产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素质提升需求,5月16日资产公司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全体人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委员近40人前往天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主题为“校企共建谋发展,携手共赢谱新篇”的调研交流共建活动。


内燃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章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专章,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说到教育,就涉及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中央战略部署给出的唯一答案。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在相关工作会议中发表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关心爱护青年人才的成长,发表过《论党的青年工作》专著,多次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给出高瞻远瞩的指示和要求,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还在给中国农大的同学的回信中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教育、科技、人才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当今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风险和机遇并存。美国为了继续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企图推动经济脱钩、科技脱钩和教育脱钩,推动世界进入新冷战格局,从科技、产业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对中国乃至世界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按照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就是让中国始终处于产业的最低端,阻拦中国的崛起,给我们造成一个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局。如何破这个局,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统筹建设是破旧局和开新局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汽车出口已经是世界第二,这就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成功实例。芯片等暂时被西方卡脖子问题,相信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早晚会被举国体制攻关拿下。

这三位一体的精神,在我校的发展规划和日常办学中已经得以落实体现,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技创新,我校作为国内一流大学,已经承担起了为党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以创新驱动新发展的重担,这些年坚持的的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强化思政课教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开拓新工科学科建设等都取得一系列的成效。内燃所作为在车辆、动力等领域耕耘多年的科研机构,一直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要特色,与相关行业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直认真贯彻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也一定会在新时期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发展中找到自己角色定位和发展战略,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走出自己的道路。天津目前也在抢抓机遇,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吉利、小米、百度等知名企业都要在天津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生产基地,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我所也一定能捕捉到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机会,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大发展格局。


滨海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滨海院直属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经过认真自学、集体学习、联学交流、总结研讨,对主题教育专题三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现将学习成果汇总如下。

针对教育、科技、人才三部分内容,总书记多次进行了重要的论述。在人才方面,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高校深入工程研究,促进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在科技方面,总书记提出,对于大学,第一是强化基础研究,第二是面向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卡脖子问题。在教育方面,要紧紧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主题。

滨海院围绕以上三方面的学习体会,结合实施了2年的天津大学-滨海新区联合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与滨海新区重点企业、滨海新区组织部人才办、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的融合,是联学交流的各个单位发展中的共同目标,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培养项目也是落实总书记对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要求的具体体现。滨海院在整体发展中注重与企业的联合,注重在科研方面寻求变革,借助与重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交流,将不断促进滨海院完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围绕专题三的联学交流,中心组又进行了总结研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不是配合,而是相互支撑和相互融合。对于滨海院的发展,要从地、企的科技需求出发,找准地、企需求,挖掘合作课题,通过合作进而培养人才,促进滨海院在创新链、科技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服务地方,配合学校,做好纽带。联合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既体现了对社会、对学生的服务,又直接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链融合,对于卓越工程师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好方式。通过专题三的研学,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企业至滨海院平台,探索企业导师制,从而为学生在工程师素养的培养上贡献滨海院的力量。

本次专题三的交流研讨和联学共建,进一步深化了非全日制联合培养项目,拓展了工程博士培养项目,加强了与滨海新区组织部人才办的交流,促进了校、地、企三方的共同发展。滨海院专题三的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机融合,又服务学生、企业、地方,既在专题三上学深悟透,更为专题四学习打下了基础。


深圳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一、坚持系统观念,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第一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一起,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体现了“六个必须坚持”,特别是“系统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必须按照经济、产业、科技和人才发展的内在要求整体谋划、一体推进、融合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将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体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战略阵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圳学院作为中美合作办学机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认真学习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精神实质和世界观、方法论,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新工科示范学院、中美合作办学的典范和天大高教改革先行区。

二、坚持系统观念和三位一体,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1.坚持系统观念和三位一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塑大学/学院功能格局

按照系统观念及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思想方法,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不是孤立的子系统,而是应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协同发展,组成复杂巨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高校来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决贯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努力打造高校内部协同育人的“生态系统”。这一点可以讲是包括深圳学院在内的所有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共同特色和显著优势,另外学院出台了能够保障教师潜心育人的薪酬体系,保证教师能够把教书育人当作第一天职。

基于系统观念,坚持三位一体,可以进一步探索未来大学的新模式。我理想中或者说梦想中的未来大学,应以“创新”为重要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创业(包括创意、创造)型人才为中心,以新思想引领社会进步,以科学研究探索真理、拓展人类知识边界,以技术转移促进行业升级、甚至颠覆整个行业或者创造新的行业,以文化创新开社会风气之先;与经济社会协同共生,共同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引领未来发展或者创造未来。

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角度来说,创新型大学应以创造未来世界为核心,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集成学习既有世界(教学)、发现未知世界(科研)、改造主客观世界(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联系外部世界(国际交流合作),能够通过系统自组织产生“涌现”效应,即创造1+1>2或1+1+1>3的涌现价值。

2.坚持系统观念和三位一体,创新性规划设计永久校区

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永久校区位于深圳市经济最发达的南山区,四周皆山。永久校区因地制宜、因时而新、因势而为,努力打造现代化大都市中的桃花源、与自然和谐的近零碳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韧性校园。

永久校区打破常规校园功能布局,不按学院及学科专业“分楼”,不单独设置教学楼、科研楼,而是将教研区五座建筑通过二层的“大板”和四层的“学术环廊”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科研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大板”下一层,有特殊要求的生化环境类实验室相对集中,教室分布在各个楼宇之中,教师的实验室和办公室也分散布置,形成了“教研融合、学科交融、师生互融”独特规划布局,反映了新工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系统观念和三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在中国校园规划设计中别具特色甚至独树一帜。

永久校区同时也是深圳市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近零碳校园示范工程”,学生活动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个Living Building(包括零能耗、零排放、碳中和等),并努力探索绿色建筑新美学,形成绿色低碳校园新标准。2022年在全国近零能耗建筑测评中,学生活动中心喜获最高标准认证“产能建筑(设计)”,是深圳市第一座“产能建筑”。永久校区建成后,将会成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示范基地、科研基地、教育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理念。

3.坚持系统观念和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十分发达,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聚集在此。为建设新工科示范学院,培养可以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深圳学院着力打造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新工科教育共同体。

依托深圳特有的优势,学院创新教师聘任机制,聘请曾在深圳高校技术企业工作且具有欧美博士学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聘请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兼任行业或业界导师,努力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战场景、市场前沿甚至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带进课堂。

学院大力开展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得益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开放包容,学院学生基本可以做到只要愿意均可获得实习实践机会,并且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真刀实枪地干。由于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甚至要远远领先高校,学生通过实习实践,不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而且还会大大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另外天大每年还依托深圳学院设立工程博士“大湾区”专项,很多工程博士是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或技术管理人员。而深圳学院招生的双学位硕士,有很大比例是专业型硕士。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虽然专业型硕士要求配备双导师:学术导师+行业或企业导师,要求必须进行“企业实践”,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不少企业导师的职责和企业实践的环节被“虚化”,导致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趋同,没有真正按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要求进行教育革新。深圳学院拟充分利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有优势,把工程博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结合起来,聘请符合要求的工程博士(高新技术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技术高管)担任专业型硕士的企业导师,合二为一,相辅相成,努力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精仪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精仪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并围绕专题三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中心组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于5月11日与学工部和校团委进行了联学,与会人员就专题三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精仪学院党委书记刘琨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论述,并表示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要在国产科学仪器攻坚战中扛起应有的使命担当,为国产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与会人员表示,高校的教师,不但要为国育才,还承担着科技强国的重任;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长远考虑,需要做好引导,做到润物无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育人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配合学校卓越工程师建设,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搭建一流的平台,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科研工作中,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激发学生的潜能,让研究生在科研中充分发挥作用,进行科技攻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贡献力量;学院要加强内部治理和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学院改革,为促进学院学科等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6月2日,精仪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到518所进行实地参观并进行集中学习。在对方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天津航天五院GNC实验室,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为科研院所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与科研院所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将来的工作中,高校与科研院所将继续加强联系,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为科技强国努力奋斗。


智能与计算学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强调必须发挥教育在科技和人才事业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学校调研考察,紧紧围绕教育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座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办学治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确立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学部工作必须牢记“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为关键举措,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适应天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新要求。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天津、融入天津、服务天津,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坚持开放办学,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匹配,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就业、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引导教师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四有”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热爱并坚守三尺讲台,自觉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离学生最近、面向学生时间最长的群体,一名好的老师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又要有广博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既要做到亦师亦友,更要做良师益友;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既能够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关心,也能够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指导。要组织学部干部和教师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用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政治自觉、使命自觉、行动自觉。教育引导每位教师都重视自身修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真正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使命责任。

三是必须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支撑。要牢牢把握培养方向,坚定育人初心,引领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树牢正确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于用所学、所长服务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不学习、无以立”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校园里能够学到真学问、掌握真本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拓宽人生格局和视野眼界,提升洞察社会、驾驭全局、躬身实践的能力。要帮助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要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活力,为他们在新时代的风浪中开拓前进,在新时代的天地中施展拳脚夯实根基、打好基础。

四是要打造育人的大环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统筹好育人的“供给端”与“需求端”,既要做好管理者,也要做好服务者,避免形成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信息孤岛。既要深入教师一线,及时调研了解教师所思所想,也要深入学生一线,及时了解学生所求所盼,同时要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催化剂”,精准对接统筹施策。要紧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强化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校园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师的教书育人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化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党的二十大在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指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反映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彰显了“抓关键”的战略考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理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化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

关于专题三,化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采用重点篇目诵读与研讨落实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组织开展绿色储能、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工作交流研讨等,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的认识,同时在工作中坚持贯彻落实。一是扎实推进“三全五育”。广泛研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组织“卓越工程师论坛”;全面实施“师友计划”,为全体本科新生和所有领军班学生配备110余名“师友”导师,其中包括29位国家级人才,杨贤金书记主动担任新生“师友”导师,学院党委对“师友”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征集并整理第一批11个工作典型案例,同时从学生中征集了8篇 “师友故事”, 编写《“师友”导师工作案例汇编(一)》,分为“师行”、“生语”两部分,并组织召开化工学院“师友”导师工作交流推进会,不断深化协同育人实效。二是全面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精神。与机关部处和系级单位反复研讨,以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研究制定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坚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搞“一刀切”,有序推进实施,形成有序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三是积极营造爱国奉献文化氛围。组织策划《科技报国大先生——余国琮》,排演舞台剧《半世“精馏”梦、百年爱国情》和话剧《争一口气》,凝练传承以科技报国为核心的化工精神。四是发挥学科优势,深化科技帮扶。秉承“坚持一流标准,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发展理念,建立乡村振兴海棠工作站,为宕昌当地企业提供树莓产业优化方案,签约技术服务合同30万元,展现天大化工之为,切实将一流化工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材料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勇立百年潮头,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在新的起点上,学院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坚持培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材料类卓越人才,为国家输送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新路,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力量。

坚持知行合一,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事业发展动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学院党委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记录和政治规矩,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材料学科,立足材料学科发展定位和方向,办出特色、巩固一流,加强材料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融合,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学院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大先生”,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

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勉励广大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予以再次强调。这一论断与他在2022年4月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6月考察调研宜宾学院、7月考察调研新疆大学、9月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中等对广大青年寄予的厚望与嘱托一脉相承,反映了他对广大青年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身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殷切期待。学院党委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夯实理论基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志气”,坚定奋进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增强 “骨气”,厚植奋进新时代的人民情怀;增强“底气”,汲取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管理与经济学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整体谋划、统筹部署。这一论述和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内在工作规律的新认识,揭示了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赋予了高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新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高等教育主要强调为实现工业化培养建设人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把重点大学建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教育上升到“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战略高度,要求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的最新部署,充分凸显了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我们当立足立德树人根本,聚焦“四个服务”,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一是促进教育回归本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面向中国情境培育卓越创新领袖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在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我们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持面向“四个服务”,秉持天大人才强校战略和学部“新商科” 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贡献前沿管理思想。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把一流学科建设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直面社会应用,整合凝练科研攻关方向和布局,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争取突破性成果。


人文艺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2023年5月11日,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在北洋园校区图书馆开展主题教育专题三学习研讨,师生党员集体参观了“我们这十年——天津大学事业发展成就展”,并以中心组和师生党员联学的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

一、进一步坚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参观十年成就展,全景式、立体化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标志性成果和全校师生矢志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学习,让我们深刻感受学校十年的发展变化,感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自豪,进一步坚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二、进一步锚定奋进新征程的目标和任务

一要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强化政治担当和责任使命,坚定信仰,站稳立场,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领学生修身立德。二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教育学生在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诱惑时善于分析,正确抉择,立大志,明大德。三要结合专业特点,将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培养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四要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铸魂,通过特色课程设计,启发学生深入了解并热爱中华文化,在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中讲好家乡故事、中国故事。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丰富并展现其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

三、进一步明确奋进新征程的机制和路径

一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人文艺术人才不断思索和实践。二要践行责任担当,扛起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责任,发挥对全校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养育作用,将中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求真求美,向上向善。三要深入推进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老师们教书育人和开拓创新的潜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要把道德品质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方面,增强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专题三的学习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所做的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学习体会如下。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方向。这就深刻揭示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就学院而言,很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于如何将思政融入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思考得还不够深入。从学院角度需要考虑如何将课程思政各级立项的成果固化下来,并在全院进行推广,使其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在学习中过分看重绩点,将找一份好工作过上安逸的生活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而在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将自身所学专长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结合起来,思考比较少,除学生工作队伍外,所有专业教师也要为此肩负重要的引导责任。此外,还要继续发挥好个人导师和优秀院友等的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

第三,学生工作队伍要熟悉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学科特点、所思所想,尊重学生、走近学生。二要热爱我们的学生。三要引领我们的学生。这对学工队伍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帮助学生扣好第一颗扣子,要坚持三全育人,与教师队伍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在此过程中“德”是第一位的,要引领同学“立大德”。

第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要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2023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专题三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5月5日,与医学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联学会议,学院青年教师贾璐萌做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辅导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特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模式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要充分认识党对于科技事业的领导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科技为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追求、改革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体制保障。

中心组成员纷纷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培养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专门人才的重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研马”的鲜明导向和培养原则,把提升政治素养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坚持走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路子,夯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核心素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强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课程,切实提升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好思政课的同时,还应该担当时代使命,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开展生动的理论宣传教育活动,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中心组成员通过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集中听取辅导报告、自主学习、与研究生院党支部开展联学会议等方式,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开展学习研讨。

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且单独列章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要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辩证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优先发展,重在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科技自立自强,重在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人才引领驱动,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筹推进,既兼顾了三者各自的重要作用,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要落实好学校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有关部署。要持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推进本研贯通改革,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和学校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优化学科发展生态。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积极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成效促进学院事业发展。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专题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先后赴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研学实践,同时成员自学《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和教育科技人才相关的重点篇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近期重要讲话,并组织集中学习研讨。

中心组一致认为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单独成章、一体部署,是党中央洞察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院要牢牢把握住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主体、科技是动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科学研究要致力科技强国,锚定人才强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基础。

一是坚定不移担当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学院教育教学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育人模式,加大力度探索具有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二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学院要面向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等重点领域,集聚院内外、国内外多学科、多团队力量进行前瞻性、引领性、开创性、探索性的基础研究,持续提升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人才驱动创新。坚持引育并举,结合学科特点探索长周期评价、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着力营造正气理性的浓厚学术氛围、公正公平和鼓励创新的学院文化,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的土壤,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地科院将坚持以上率下,着力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良方”,在实干中保持“争建新功”的激情,通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的作用。


未来技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入阐释和剖析,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三者更好结合起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价值内涵,积极投身实践,为推动我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不懈奋斗。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最大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更好落实“四个服务”,始终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一致,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机协同、全局性发展,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二是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辩证关系。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归根结底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未来技术学院集成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三大平台优势资源,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实现。

三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新征程上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我们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教育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汲取各国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教育领域关键问题解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教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2023年5月15日,教育学院党委与外国语学院党委在第33教学楼321会议室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三进行集体联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理论中心组成员全体出席并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开展深入研讨,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第一”意味着新征程中科技、人才、创新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支撑点,“三个强国”体现了新形势下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的引领力,教育学院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进步,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将加大高质量人才培养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学院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党的领导和理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的同时,要更加深入地领悟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对提升国民整体知识和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要认识到科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科技是国之利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认识到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

要运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为教育学院未来的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将主题教育落实到本单位的各项中心工作之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和专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国际教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三学习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关系进行深入阐释与剖析,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这三者更好结合起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人才培养放在优先和突出位置。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截至2021年,全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1年,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在量子计算原型机、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凯勒几何核心猜想等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在新一代超高强度钢、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人工合成淀粉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居世界首位,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党委宣传部思政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