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团结奋斗开新局 铸魂育人启新篇——记人文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

发布日期:2023-05-19

为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推动人文学科发展,学校于2022年5月19日发布文件决定成立人文艺术学院。在学校“强工、厚理、振文、兴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的成立恰逢其时,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天大实践。一年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师生踔厉奋发、拼搏奉献、开拓创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践行新思想,凝聚起干事创业团结奋斗的力量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将重要精神贯彻落实到学院的建设发展中。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院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部署主题教育工作。党委中心组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师生联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加强落实学习效果,通过读原文、悟原理,交流体会,共同谋划发展。学院先后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式、党委中心组与师生党员开展联学会等,在深学、勤思、善用中推进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与师生党员联学会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多次召开党委会,坚持学习党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集中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党委书记注重理论宣传与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面向全院师生党员、中心组开展宣讲,聚焦重大理论讲专题党课。广泛邀请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内理论专家为全体师生党员作专题讲座,提升理论认知,增强责任担当。党委中心组带头开展“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强化历史担当,争创一流业绩”“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学习体会”等专题学习研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的新蓝图谋划发展。

全院师生参加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依据和决定性意义专题党课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院大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阐释项目的组织申报,推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代表的特色课程的建设与筹备,下功夫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充分利用校内各领域资源,积极联合举办“青春向党,艺读金句”等书画作品展览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思想,落实学习效果。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砥砺前行天大人”主题班会,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天津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雷锋精神。硕士生党支部开展“绿树成林 红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感悟天津大学十年奋进力量。

“青春向党,艺读金句”书画作品展览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学院通过50余次的走访、座谈了解师生诉求,持续向广大师生问计求策,积极回应、妥善解决广大师生的关切。广大师生对新学院充满期待,提出建设性改革举措20余项,凝聚起干事创业团结奋斗的力量。推进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调研学生求职意向和考研意向,组织职业生涯探索团辅、公务员考试培训,为毕业生修改求职简历,跟踪了解和服务毕业生就业。推出“文小艺的明白纸”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开通“文小益”权益版块,及时收集和解决学生权益问题。举办“传优秀学风,育人文英才”朋辈交流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新学院建设,增强学生对新学院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座谈会、深入宿舍、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诉求

举办“健体强身,骋怀驰志”学生趣味运动会

实现新开局,确保教学科研服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新学院建设从零开始,学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学院在短时间内运转起来。

——为基本运行创造条件。在校院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师生紧密团结,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统筹发展和稳定,实现了学院平稳起步。在全校各单位支持下,全院师生发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精神,自己动手建设学院。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工作力量,初步解决了人财物等基本需求和日常运行问题。师生党支部相继成立、换届和划转,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顺利完成。学院教授会、学科评议组先后组建,完成兼职教授续聘、人才引进、教师续聘考核、职称评审等的组织工作。做好退休职工关系划转和服务保障,了解退休教师的生活状况,传达新学院创建和事业发展情况,做好体检、慰问等服务保障,鼓励退休职工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开展安全检查与整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开通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学院网站,开展院徽征集,推动新学院精彩亮相。

——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稳妥完成教学工作交接,千方百计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平稳运行。成立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申报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精品辅导报告项目、校级一流课程、网络微课立项等,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做好天津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的3项院级结项验收工作。通过班级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与任课教师共同做好教学工作和结课考核方案设计,切实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推进学院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程建设。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团队,制定学院研究生核心课程质量标准,组织10门研究生核心课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2022年研究生文理拔尖创新奖励计划项目申报,完成研究生推免生奖学金的发放。制定学院2023级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接收办法,完成推免接收工作。

学院党委书记在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上作主题报告

——为通识课程建设打牢基础。在前期广泛调研兄弟高校课程设置、制度保障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范围交流研讨,调研学生通识教育需求,构建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拓展人文艺术课程覆盖面,组织开展2023年本科通识课程建设立项工作,批准立项的19项课程,将在2023年秋季学期或2024年春季学期正式开课,并进行持续建设。组织推荐选聘学院教师担任2023年天津大学在线通识课程线下课程负责人。出席全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并作报告,天津大学正式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为依法办学建章立制。制定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出台学院绩效津贴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学院职称评价体系并征求意见;制定学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制定消防安全、新闻宣传等各项制度。规范开好党政联席会,落实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学院依法办学,为学院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培育新青年,构筑具有人文艺术特色的“育人大厦”

人文艺术学院既要发挥对全校学生的“养育”作用,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又要培养有天大特色的人文艺术人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举办“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用专业性研究成果来阐释大学精神,助推学校“北洋大学与天津”历史主题研究向更高质量和更广空间发展;举行《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1辑)》首发式,面向校内外宣传阐释天大品格;以此为基础,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和天津市问津书院达成互建文化教育基地意向,并逐步开拓国内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学院党委书记在天津大学世界校友大会文化论坛作“盛宣怀创办北洋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主题报告,并接受常州电视台采访,与常州盛宣怀故居张太雷故居共建文化基地。凝聚精神,启动院史馆和院志建设。规划建设美育工作坊等美育教学平台,筹建美育实践基地、美育浸润空间。“传统工笔画基地”获批天津市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学院坚持在学校重要节点发挥艺术滋养作用,在2022年国庆期间,举办教师艺术创作展、艺术采风写生、中国古代工笔重彩名画(复品)展、宋代点茶体验等12项文化艺术主题活动;在海棠季中举办书画研究会年展、《千里江山图》赏析、汉服之美讲座、师生书画写生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传习经典艺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人文艺术之美浸润校园。举办第21届“春华杯”文学作品创作大赛,以文学作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建文化教育基地签字仪式

——开展特色育人实践活动。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带领学生扎根津门开展系列活动,先后走访天津市郁美净集团、天津市百味年华编辑部、河北区意大利风情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和平区五大道街道办事处四家单位,目前已陆续向津门企业推荐实习生10名、达成合作协议框架4项、开展具体活动5场,打造基于“学院与津门企事业单位合作”模式下的服务学生思想引领、生涯教育、就业推荐、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五个一”工程。组织培育第九届“互联网+”大赛项目,师生全员参与,报名20支队伍,平均每7-8名学生组成一支队伍,为更好地备战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学院干部教师齐心协力,用心用情服务学生成长。推出“学业+思政”导师计划,结合新学院特点,将学业指导和思想引导紧密结合。为低年级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和价值养成;为高年级学生配备论文导师,在指导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同时,为学生及时化解思想困惑,引导老师们把“经师”和“人师”统一起来。举办师生交流下午茶,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举办“人文艺术师说漫谈—师生沙龙”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形成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师友导师、班主任、论文指导教师组成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入选研究生导辅协同育人试点学院。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的局面下,教师践行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与,主动参与自愿献血,展现出奋勇担当的精神面貌,为学生做好表率。

——师生合力共创佳绩。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以来学院喜报连连,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诸多领域斩获大奖。王祎副教授获评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陈鑫海博士获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评定,何慧俐副教授获评“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孙列副教授当选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曹铁娃副教授参与项目入选“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刘珺副教授作品喜获三项大展证书;工笔重彩研究所荣获“百师进农村”活动三等奖;团委书记谢舒所在团队获评首批天津市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所在教学团队获天津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谢舒本人荣获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教工)”;吴佳穗、张婧等同学组成的天津代表队在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吴佳穗获评天津大学2022年度优秀学生标兵提名奖。“王学仲人文教育基金”再奖优秀学子,赫栩曼、陈仪琳荣获嘉奖。

谋划新发展,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人文艺术学院昂首起步,破解开篇难局。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学院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抓大事、谋大事。新学院承载了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期待,要贯彻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学院党组织必须发挥组织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激发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学院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召开战略谋划研讨会,老师们就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开展协同创新等8个方面建言献策,探寻发展思路。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讨会,引导师生把基础文科优势更好地与学校工科优势相结合,在交叉融合中找到新的生发点。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修订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语言学+人工智能/数字人文”“文学+中国之治”“艺术+文遗保护”3个特色方向,探索有天大特色的人文艺术人才培养新赛道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打造文科专业教育新范式。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广泛调研,参与校院两级通识教育研讨会,为建设好学校通识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

——凝心聚力、擘画蓝图。学院召开全院第一次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学院第一届党委委员,为新学院发展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士气、擘画了蓝图。召开了学院一届一次教职工大会、工会会员大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民主管理智慧,团结带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召开了学院第一次团员大会,加强共青团组织工作,引领青年学子胸怀“国之大者”,到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追逐梦想。学院党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教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带领师生共同为建设天大特色、中国风格、世界眼光的人文艺术学院,为涵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一流大学建设而团结奋斗。

一载春秋,芳华初绽。站在一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绘就美美与共的文化新画卷!

(编辑 焦德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