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本站讯(通讯员 李冰钊 摄影 胡明朔)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更快地走进高校思政课堂,11月12日,由天津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杂志社、天津商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学习体会,进行主题发言。会议由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文圣教授主持。
会议之始,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刚教授致辞。郑刚校长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也迎来了一个全面学习、研究和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新高潮。他表示,在此前已经举办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会有效地推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深度的双提升。天津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宣传和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镇,身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责任,有必要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从而增强广大研究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志气、骨气、底气。郑刚校长提出,通过一系列的备课会、研讨会的举办,一定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积攒教学经验,从而持续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地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在主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以《深刻把握“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为主题展开讲解。艾老师讲到,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取得成功,中国怎样继续成功。艾老师从三个方面对主旨内容进行进一步论述:一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凝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经验,也揭示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规律,团结奋斗体现伟大民族精神,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要求;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二是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四个伟大”,推动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三是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并对时代要求做了详细的阐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经济建设》进行发言。孙老师从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的成就、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等三个方面对主题内容展开详尽阐释。并对为什么强调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详细讲解,一是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三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孙老师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秦龙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与天下情怀》为题,从文献表达和课程表达两个方面对主题进行深刻阐释。秦老师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与天下情怀的相关论述有很多,广大思政课教师应深入研究,把握系统逻辑,结合课程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同时,秦老师指出,要讲清中国共产党国际视野与天下情怀的本质内涵、主体性自觉、历史性贡献、规律性结论、引领性实践,从而更加坚定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社杨文德研究员以《加强编读互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走向深入》为题进行深层次地阐述。杨老师指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以下八种关系:文本与阐释的关系;科学与战略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他者与自我的关系;在场与规范的关系;经典传播与知识增量的关系。杨老师并从编辑和作者的双重角度对怎样写好论文展开了详细地讲述,给广大教师、研究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晋军院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的一点思考——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例》为题进行发言。安老师指出,要把党的自我革命融入到研究生思政课当中,着重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对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阐述:第一,坚持系统思维联系融入,并从“自我革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融入、联系党的重要文献中关于自我革命的内容融入三个方面的结合对系统思维联系做详尽论述。第二,坚持创新思维研究融入,要自觉学习铸魂补钙、对标先进争做先锋、实践锤炼增强本领、汲取养分提高修养。第三,坚持历史思维纵贯融入,以史为鉴,增强历史自觉;党的历史上里程碑意义的自我革命一共有六次;新时代书写了人类反腐败斗争历史新篇章,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富思想成果;自我革命是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宝贵历史经验。
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大凯院长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对、讲准、讲实、讲深》为题展开讨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应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加以区分。同时指出了三种阶段的不同学习方法。李院长强调,研究生阶段应该以理服人,只有讲清楚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才能与本科学习有更好地衔接。他提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名词、实事和概念的阐释,这样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去理解其含义,从而真正地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习中。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建丽教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思考》为主题,从明确历史方位、一条主线贯穿、一个方法论的统领、各章节的具体融入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刻阐述。宋老师指出,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人民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现代化。随后,宋老师详细列举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理论融入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对应章节的相关范例,为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观点与方法。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鹤作总结性讲话。孙书记从两个方面做出了总结,第一,研究生思政课教师与本科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应有所不同。第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如何讲活、讲生动,指出教育的最根本出发点是将理论化为自己的行动。最后,孙书记表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举办系列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的研讨会,届时希望各位专家能亲临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指导。
此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会的顺利召开,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着积极意义。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一系列思政课备课会,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在守正创新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
(编辑 董玥欣 万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