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日报:让村民富“口袋”也富“脑袋”
发布时间:2022-02-28    

《天津日报》 2022年2月28日 08版

本报讯(记者 仇宇浩)“有了这个图书室,这几年,付长博的变化太大了,他比以前爱学习了,让我省心多了!”刘金梅非常感慨,正是静海区静海镇付家村农家书屋让她的儿子付长博从不省心变得爱学习了。

近日,付家村农家书屋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先进集体”称号。付家村农家书屋始建于2012年,2018年起,天津大学驻付家村帮扶组陆续向书屋捐赠了3000多册图书、期刊,并建立了天津大学银龄助学图书室,目前书屋拥有科技类、文化类、少儿类等藏书5120册,音像制品57种。书屋管理员付玉强介绍,帮扶组先向村里的孩子和家长征集书单,了解大伙儿的阅读需求,“想看的、爱看的,这儿都能找到。书屋已经成了村里大人、小孩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刘东海曾任天津大学驻静海区静海镇付家村第一书记、帮扶组组长。他介绍,除了为村民提供日常借阅图书,书屋还开展了读书分享、爱心家教、成长训练营、军训夏令营、英语角、科技周、游学天大、科学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连续三年为村民发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定期开展读书看报活动。刘东海说:“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宣传引导、文化浸润,逐步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和修养,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使文明乡风走入了家家户户。”付家村党支部书记付俊刚表示,现在从孩子到老人都养成了读书看报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了崇尚新风、关心时政的优良乡风。

书屋不仅是村里的“文化会客厅”,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初中生付长博第一次参加成长训练营画未来职业理想时,他交了白纸。等到转年参加军训夏令营之后,他成了书屋常客,爱学习、爱读书,立志成为军人,让妈妈刘金梅欣慰不已。初中生付书鸣家离书屋就300来米,以前的他很腼腆,说话总是低着头,自从到书屋参加读书分享活动后,他变得开朗热情了,不仅成绩优秀,还在文艺展演中表演了武术。他说:“将来我要上大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屋还在产业富村、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阵地作用,让村民的“口袋”和“脑袋”都富起来。独头蒜是付家村的特产。在帮扶组的帮助下,书屋为全村种植户开办了学习班,邀请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帮助村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知识,提高独头蒜的产量和质量;还开拓了网络销售渠道,将村民种植的5000多公斤独头蒜成功售出。

通过调查研究,付家村确定了“互联网+”现代农业、高端蔬菜、优质葡萄和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村内的种植基地里,帮扶单位投资30万元,建设了两个面积为2700平方米的高效设施农业大棚,栽种800余株丛林玫瑰、宝光、脆光和蓝宝石等优质葡萄品种树苗,成活率98%以上。每年还陆续种植多茬蔬菜,包括小白菜、菠菜、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多个品种,通过发展立体农业,付家村实体产业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目标逐步实现。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2-02/28/content_158_5782397.htm

(编辑 董玥欣 韩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