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办公网 联系我们
...
天津大学党建网
...


廉政文化之国富民安始于廉洁

时间:2016-06-06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与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下,历朝历代都涌现出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事迹中体现了忠君、廉洁、俭朴、勤奋、性格刚直、执法严厉、敢于为民请命的普遍特征。北京地区自金代以来,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清官廉吏在官僚群体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使政权得以稳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在全国 范围内树立了为官之榜样。

  1、伯德特里补

  伯德特里补,金代廉吏。曾任辽御园通讲,后归顺朝廷,成为金朝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屡建战功。战事平缓时专任地方官,他能审时度势,多次平剿匪祸,从百姓利益出发,使其安居乐业。他身居庙堂为官正直,始终秉持官民一体的精神,同时他为官节俭自律,《金史》中记载:特里补为人孝谨,为政简静不积财,常曰:俸禄已足养廉,衣食之外,何用积蓄。凡调官,行李止车一乘,婢仆数人而已。

  2、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0公元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契丹皇族后裔,元代重臣。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30年,官至中书令,著有《湛然居士文集》。

  随军西征

  公元l215年,蒙古军队占领中都,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封为为(删除)丞相并提出治理国家、任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耶律楚材为官期间,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蒙古军队在战争中惯用屠城手段,金朝汴京破城时,大将速不台主张屠尽全城居民,耶律楚材谏止说,国家兴兵打仗,就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得地无民,又有何用!窝阔台犹豫不决。耶律楚材说,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荟萃于此城中,若悉数屠戮,我军入城将一无所获。窝阔台最终下 令,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赦免,汴京147万百姓保全性命。金朝覆亡后,秦、巩等20余州军民因害怕屠城,皆抗命不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调停,窝阔台下诏不杀,于是秦、陇等处皆投降归附,其后蒙古军屠城的作战手段被废止。

  颁布法令,整顿吏治

  蒙古族占领了中原地区之后,政局混乱,统治无序。耶律楚材向窝阔台提出了《陈实务十策》、《便宜十八事》。窝阔台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并把《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而后又将二五户丝作为赋税制度,使得当时政治黑暗、政局混乱的局面得到缓解,经济得以发展。

  《便宜十八事》部分内容:设置州县行政官员管理百姓;州县长官存恤百姓,对擅自征发科差的官员严加治罪;对私自借用官物、利用官物做生意的官员处罪;蒙古、回鹘、河西等人种地不纳税的处死;监主自盗官物者处死;死刑应上奏批准后方可执行;禁止贡献礼物。

  二五户丝每二户出丝一斤 ,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

  陈时务十策一曰信赏罚,二曰正名分,三曰给俸禄,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务农桑,九曰定土贡,十曰置水运。”——《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

  刚正不阿,以为天下表率

  耶律楚材秉公断案,拘禁了窝阔台的宠臣杨惟忠,窝阔台怒,将其绑缚,后思觉不妥,又将其释放。耶律楚材不肯解缚,说:臣备位公辅,国政所属。陛下初令系 臣,以有罪也,当明示百官,罪在不赦。今释臣,是无罪也,岂宜轻易反复,如戏小儿。国有大事,何以行焉!皇帝后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该卷创作于公元1204年,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送刘满诗》:云宣黎庶半逋逃,独尔千民按堵牢。已预天朝能吏数,清名何啻泰山高。耶律楚材赠诗给刘满,称赞其忧国恤民。

  3两袖清风”——于谦

  于谦(公元1398公元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并巡抚河南、山西,官至兵部尚书。正统年间率兵抵抗瓦剌。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时谥肃愍(mǐn,万历时改谥忠肃。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爱国从道,匡济时艰。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也先在土木堡打败明军,直攻至北京城下,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率领军民,经数月苦战,击退瓦剌军,京城得以保护。

  于谦清廉故事二则:

  故事1婉拒寿礼。据说于谦60岁寿辰那天,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给于谦送礼,被于谦婉拒,于谦特意为郑通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亲自上门拜贺。

  故事2生活简朴。明景帝赐宅第给于谦,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再三辞退,皇帝不准,他只好把皇帝先前赏赐他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 都加上封识,存放在新居,自家仍居旧屋。他生活简朴,在所作诗中写道: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老圃松筠随处 好,名园桃李随处新。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

  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于谦冤案得以昭雪,朝廷诰示天下说: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 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旁建祠 堂,曰旌功,令地方有关部门按时祭拜。万历中,改谥号为忠肃。北京东城区西裱褙胡同建有于谦祠

  于谦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忠肃堂门廊的一副对联: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qìng)击意社稷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为官时,正值宦官王振专权,朝臣相与攀附。于谦任河南巡抚时,友 人劝他贿赂王振或赠送巾帕、蘑菇、线香之类的土特产,于谦答复说:“此次进京,如同以往一样,唯有两袖清风而已。并做《入京诗》一首。

  《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于谦借用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喻理,表达乐于节俭。

  《无题》: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缊(yùn)袍。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苟图身富贵,朘(juān)削民脂膏。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作诗寄深意,感慨心忉忉(dāo)。诗文将唐代宰相元载贪污受贿与后汉会稽太守刘宠廉洁爱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于谦提倡清正廉洁的主张。

  4、清正廉明——夏原吉

  夏原吉(公元1367公元1430年),字维喆(zhé),明初重臣。洪武时入太学,官至户部尚书。永乐元年(1403年),疏浚吴淞江等,卓有成 效。后因谏诤下狱。复官后,建议取消禁用金银交易的禁令。任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二十七年,支应无误,留有《夏忠靖集》。

  治理水患,勤政爱民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夏元吉奉命治理浙江水患,献治水策略,得到皇帝准许。夏元吉不畏盛夏暑热,日夜测量筹划。他说,人民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享受呢?

  直言敢谏,刚直不阿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冬,成祖欲征鞑靼,召夏原吉 商议,夏元吉直言谏阻,成祖发怒,将其囚禁并抄家。次年,成祖远征漠北,以粮尽退军。接着连年军事失利,退到榆木川,成祖忧劳成疾,悔不纳忠言,对身边人说:夏原吉爱我。成祖死后3日,太子亲到监狱,泣诉噩耗,请夏出狱,和他一起商议葬礼的事宜,又问其大赦天下诏谕中的相关事宜。夏元吉回答应包括赈济饥荒、减免赋税徭役,停止派遣前往西洋的取宝船,并停止到云南、交趾采办各道金银课税。太子采纳了他的建议。

  主持财政,清正廉明夏原吉主持户部期间,奏请裁减冗员,平均赋役,严格执行盐 法、钱钞等制度,以便商民;清理仓场,广加屯种,以富国库。有关户口、库存、田赋盈亏数据等,他都心中有数,每当成祖询问,总能对答如流。他虽为国家财 神,但为人清廉,后因直言进谏激怒皇帝被抄家。抄家时,家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别无它物,深受朝野钦敬。

  5、一代清正名臣——海瑞

  海瑞(公元1515公元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深得民众爱戴。

  海瑞在巡抚应天十府时,以兴利除弊为首务,不随流俗。他拒收馈赠,并发布《禁馈送告示》,并明文规定自己入京朝觐,接应上级,以及外出巡查等接待标准。他明确提出,如果自己滥支府库钱粮,各州县可以鸣鼓攻之,自己决不自赦。

  接受所部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律有明禁。粮里长各色人等每送薪送菜,禁不能止。穷诘所以,盖沿袭旧日风,今日视为常事。且尔等名奉承官府,意为实有所需求。谓之意有希求者,盖亿官府不易反面。而今少献殷勤,他日禀公事,取私债,多科钱粮、占人便宜,得以肆行无忌也。若有美意,则周尔邻 里乡党之急可也。官有俸禄,何故继富?与之官,取之民,出其一而收其十,陷阱不浅。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虽系乡宦礼物,把门皂隶先禀明后许放入。其以他物装载,把门人误不搜检者,重责枷号。”——《禁馈送告示》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海瑞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当时世宗迷信巫术,不理朝政。海瑞冒死上书《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劝谏世宗放弃方术,振理朝政。上书前,他已备好棺材,等候皇帝治罪。世宗读罢,将海瑞下诏入狱,判处死刑。朝臣力保海瑞,使其减罪留在狱中,穆宗即位得以复官。

  海瑞祠现位于浙江省龙山岛。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1),海瑞在淳安任职期满,百姓为缅怀一身清廉的他在淳安的勤政业绩而自发建生祠以示纪念。后几经移建、修缮,直至198524日,海瑞祠迁至距淳安县城5.5公里处的龙山岛上,旨在永久纪念海瑞的廉洁政绩。

  海瑞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滨涯村,万历皇帝下旨修建。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清贫节俭,遗产只有俸银八两、旧袍数件,后人称其为南包公海青天

  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yíng),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 lèi)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明史》卷二二六

  海瑞一生清贫,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著名作品有京剧《海瑞罢官》。剧情是明朝太师徐阶之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祖父。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 阿兰,查明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chì)令退田。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二犯,然后交出大印, 慨然罢官归里。

  6、百姓心中的清汤”——汤斌

  汤斌(公元1627公元1687年),字孔伯,号浅庵,清初名臣。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汤斌为理学名家,著书颇丰,此外他清廉勤政,百姓称他为清汤,比喻其为官清廉。

  汤斌清廉传说故事三则:

  故事1:据《所闻录》记载,汤斌在任江苏巡抚时,两江总督欲毁民房修御道,迎接顺治皇帝南巡,遭汤斌力阻,此举受到了顺治皇帝的赞赏。

  故事2:相传,汤斌去京城参加乡试时遇到了自己曾经救助过的徐公,为报答汤斌救命之恩,徐公之女力求丈夫,后将汤斌定为解元。汤斌得知后悄然离京,直到徐氏女儿之夫不再做官,他才重新参加会试。

  故事3:据《所闻录》记载,有一次,汤斌在查阅日常开支账簿时,发现厨子买了两只鸡,非常震惊,自言自语道:我自临民以来,常餐未敢食肉,况鸡乎?于 是就责问家里的厨子,得知是自己儿子的要求后就把儿子找来训斥了一顿,说:你不读书,不知世间艰苦,动讲豪华,你以为苏州的鸡比河南的便宜么?还命儿子跪着背诵《朱子家语》,并且重重呵斥了厨子,以示警戒。

  台湾作家高阳在小说《清官册》中记录了汤斌一生的故事,其中有其为官时的廉洁事迹。小说中对汤斌简朴的生活有这样一段描述:汤斌为官清正,平时采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因而他有一个看似戏谑、实为敬重的外号??——‘豆腐汤

  汤斌一生研究理学,贡献极大,著有《潜庵语录》、《潜庵文钞》、《春秋增注》等十几部书。《汤斌集》收录汤斌诗文、奏章、信札、语录等,其中不乏其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思想之体现。

  汤斌官至工部尚书,但洁身自律。晚年遭权贵陷害,抑郁而死。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皇帝下诏为其昭雪,并列入祀贤良祠祭祀。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追封谥号文正公

  7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

  张伯行(公元1652公元1725年),字孝先,号敬庵,一号恕斋,谥清恪。康熙进士,历任福建、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张伯行为官以民为重,不辞辛劳,勤政廉洁,刚正不阿,受到皇帝的器重、百姓的爱戴,康熙皇帝御笔赐书廉惠献猷四字赐之,并誉其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廉政故事四则:

  故事1: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 官,伯行不与。上见伯行曰: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擢福建巡抚,赐廉惠宣酞榜。

  故事2:张伯行居官节俭,任官期间拒带眷属,随从人员甚少,日常生活所需均从家中带去。赴苏州任巡抚之前,发檄文告知属下禁止铺设官署。其官署布置简单,仅有一张小桌和一张床榻,日常急需之物他坚决不向民间借办。

  故事3: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张伯行上任江宁,当时官场通行下级以四千两银子做拜见督抚面礼,张伯行不愿如此,他说:我居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他只送给督抚们土特产当礼物,结果督抚们拒不接受,而他毫不在意。

  故事4: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张伯行上任山东济宁道,便遇灾荒。他立即自己家乡调运大批粮食和棉衣赈济山东灾民并开仓赈济 汶上、阳谷二县。山东布政使斥责他独断专行,欲上疏弹劾,张伯行说:皇上下旨赈灾,不能说是独断专行。皇上十分重视百姓疾苦,应该以仓谷为重还是应该以人命为重?布政使司理屈,弹劾之事作罢。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为了避免下属请托馈赠,特意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以整顿贪腐之风。

  结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总结历史,可以看到:廉政历史文化有着优秀部分,表现在廉政思想理念、典章制度建设、官吏设置管理、清廉官员事迹等多方面,值得当下学习借鉴。纵观这段历史,成由勤廉败由奢的警示声不绝于耳。我们应倡导社会各界学习历史并以史为鉴,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浩然正气,树立廉洁做人、廉洁做事的共同理念,积极参与到新时期各项廉政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