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为主题,将邀请一系列国内权威专家,导读《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本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主题,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进行导读
精彩观点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于1880年首次出版,是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能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启示,能够为我们破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和质疑提供理论启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人类社会的新事物,与任何一个思想家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道路都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新思考,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解放思想的产物。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是,在启蒙学说的基础上,强调平等不仅是政治权利方面的平等,也应该是经济社会地位的平等,不仅要消灭阶级的特权,还有消灭阶级差别本身。这当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问题是,他们忽视了生产力的历史发展,看不到社会关系的进步,陷入到平均主义甚至禁欲主义之中,逆历史的潮流,开历史的倒车。
·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只是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但直接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必然会实现,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固有的、无法解决的矛盾。而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的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对立,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另一个对立是,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但理想不是海市蜃楼,不能凭空升起。离开现实去空想社会主义,不考虑中国社会的客观进程,人为地设想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的根源。对社会主义社会有美好想象,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不顾现实空谈理想,不顾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地搞社会建设。
·对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因此要有一种宽容的情怀,不能因为实践探索的挫折,就断定它是虚伪的科学,或披着科学的外衣。真正地遵循科学社会主义,还是要大胆地进行探索,多立足现实,多探究规律,既注重对历史的传承,又追求未来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事业应该致力于理顺生产关系,应该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作为任务,但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生产关系和价值理想的问题,还有生产力的问题,而且生产力问题是更为基础性的问题,应该在生产力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解决生产关系和价值理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考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既有中国国情的客观依据,又有哲学理论的学理支撑,认为其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确实有必要强调的是,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也应该相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