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对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现状基本有这样的共识: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但临床医学的水准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很多身患重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看来,能治疗疑难杂症的医院和能解决难题的医生很匮乏。
我国目前有医学门类专业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8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350余所。已培养注册医生700余万。但是这样的医生数量与我国13亿人口的医疗服务需要相距较大。我国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有医生接近3名,而我国只有1.5名,每千人口病床数6.4张,而我国只有2.5张床。而增加床位意味着要增加医生的数量。
一方面,我国临床医学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另一方面,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又需要更多的合格医生。当前科学研究成为很多高校的追捧和跟风目标。承担项目数、SCI文章、IF多少成为评价高校的重要标准(包括医学院校)。
为此我们建议:我国医学院校的特色建设既应该瞄准医学高峰,又应该俯视国情。就现有600余所医科院校而言,应该按照三大类进行特色建设:
一、基于我国医疗卫生现状,以实用性为主的院校。这类院校应该以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为主,学制以4-5年为宜。目标是基层全科医生。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虽然没有全科医学专业,但由于过多强调专科训练,使学生对全科医生的认识模糊甚至抵触。而我国广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缺乏受过全科培训的医生。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定制医生、个人医疗顾问等会逐渐出现,这些专业岗位往往需要全科医生。这些院校应该统一定位于教学型学校。
二、跟踪医学发展,研究教学并蓄的专科特色院校。这类院校不宜太多。尤以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院或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研究有积淀的独立医科院校为主。数量应该控制在50所以内。这类院校的学制应该是5年制或更久。培养目标是高水平医学人才。这类院校的特色是科学研究和教学并重。对师资的要求更高(譬如必须是博士学位)。在专业设置上,应该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增设儿科、麻醉、急救医学等冷门专业。例如我国至今开设儿科专业的院校很少,导致儿科医生匮乏。儿童疾病的研究也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因此研究教学型学校的特色是应该围绕专业设置。
三、以培养“医师科学家”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院校。首先是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结合,学生入学前要学习两年基础自然科学;其次是提高师资质量,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能力;最后是教学设备要优良等。我国应以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等院校为基础,总体数量不应超过10所。以培养医生科学家为目标,开设学制可达8年的长学制医学专业。培养机制可采取国内外结合,国内为主,科研训练在国外,临床训练在国内(因为国内病人多,病种多)的方法。学校应以现代生命科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依托,使学生既有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又有解决临床疑难杂症的本领。这样的学生应该是我国医学未来的顶梁柱和基石。
(编辑 黄欣)